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21/2/znn0.html
編譯陳世欽綜合20日外電報導
科學家20日表示,他們將已滅絕的袋狼(Thylacine,又稱Tasmania Tiger或Tasmania Wolf)基因植入老鼠體內,使這個基因順利「復活」。這項突破意味,科學家有朝一日或許真的能像電影「侏羅紀公園」所演的,使恐龍等已滅絕的生物復活。
澳洲與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在這項全球首見的實驗中,他們取出袋狼標本中的一個基因後,將它植入老鼠的胚胎,基因最後順利復活。墨爾本大學的研究計畫負責人帕斯克說:「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已滅絕物種的DNA誘發另一活體生物的機能反應。」但研究人員指出,真正複製袋狼的日子仍很遙遠。
新南威爾斯大學理學院院長艾契爾指出,這是邁向再創已滅絕生物的重要突破。他說:「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我們另一個團隊正展開類似的研究,對象是另一種已滅絕的澳洲動物。我們認為,很可能達成目標。」艾契爾曾試圖複製袋狼。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將袋狼的一個基因植入老鼠胚胎後,檢查該基因的功能,結果發現,發育中的老鼠軟骨原骨已經具有功能,最後並可以形成骨骼。研究報告已透過科學電子期刊《PLoS ONE》發表。
參與這項實驗的德州大學研究員貝赫林格指出:「這項研究具有非常可觀的應用潛力,包括發展新的生物醫學,以及深入瞭解已滅絕生物的生物學面貌。」墨爾本大學的瑪麗琳‧藍富瑞表示,在物種加速滅絕的此時,這項研究成果相當重要;她並強調,複製已滅絕物種並非這項研究的目的。她強調:「至少在我有生之年不可能,但也許我子女有生之年可能會發生。」
帕斯克表示,儘管科學家或許能夠複製已滅絕的動物,他與研究夥伴使用的技術仍然不可行。他說:「我們可以檢視其中一個基因的功能。多數動物擁有大約3萬個基因…遺憾的是,目前的技術仍然無法複製已滅絕生物。」
最後一隻袋狼1936年死於澳洲荷巴特動物園,部分博物館以酒精保存某些小袋狼與成熟袋狼的身體組織,帕斯克團隊使用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提供的百年標本。
____________
original article: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02240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袋狼基因復活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2008-5-18 Climbing Taiwan-NeverStop永不放棄-歐尼瀾塔塔加之探索新中橫
時間:2008-5-18
比賽路線: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前)→塔塔加遊客中心第1停車場 (72km)
比賽組別:挑戰C組(35~39歲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歐尼瀾塔塔加之探索新中橫” NeverStop 系列活動第二站,之前洄瀾極限挑戰 300k 因事無法參與,這次說什麼也要報名參加。
本系列活動都有一定難度,此站即是由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沿 21 號道 (即大家熟知的新中橫)到塔塔加遊客中心約 72 公里,海拔從 300 公尺一路爬升至 2600 公尺,在在考驗車手的毅力與耐力。最近一次到塔塔加已是五年前,為的是登玉山,怎麼也沒想到今天竞是以兩輪的方式舊地重遊。
星期六一早將單車拆卸裝車,一路南下,到了目的地水里先找到了管理處,然後在附近找了間小旅館棲身, 正當準備組裝車子時發現自己手賤前輪未裝上就去壓到煞車,碟煞咬死;結果水里找了幾家車行都不會修碟煞,於是殺到埔里,想說比較繁榮,應該較容易找到;結果也繞了好久才問到,總算解決,不然已在盤算是否要到台中市找了。回到水里補給一些必需品就早早入睡。
雖然早已知有近兩千名選手,但一早到了現場還是被如此場面震撼到;選了前面一點的位置,等待競賽組選手出發後,挑戰組也陸續開跑。前面路段上上下下不算太陡,平均時速約可維持近 20 甚至有些下坡可以達 50 公里,約花了兩個多小時到達距起點 41 公里的第一個補給站;大會提供的餐包實在累的吃不下,吃了幾根香蕉,裝了水就出發。
從這之後就是一路上坡,今天天氣又是出奇的好,一路上直灌水,休息次數也變多;終於在將近一點時到達第二補給站;工作人員提醒車手盡快出發,剩下路程還有 12 公里,距離關站時間僅剩 2 小時,所以時速絕對不能低於 6 公里,從這開始告訴自己絕不能休息,寧可將齒輪比放鬆;於是約可以時速 7~8 公里前進;剩下五公里,路邊開始出現倒數立牌,每一公里有如十幾公里怎麼踩都踩不到;終於到了夫妻樹,僅剩三公里,突然後方出現裁判車沿路廣播提醒選手離關站僅剩 35 分鐘,想加速但氣力幾乎放盡;終於,最後在關站前 20 幾分鐘前到站;總騎乘時間:7 小時 28 分 09 秒,挑戰組總排名:1453 名,挑戰 C 組:291 名。
標籤: cycling, outdoor explore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鴨嘴獸基因 集鳥、爬蟲、哺乳類大成
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9/78/ytsr.html
〔編譯羅彥傑綜合七日外電報導〕科學家終於揭開鴨嘴獸的神秘面紗,堪稱是自然界異獸之王的鴨嘴獸,確實在基因上是集合鳥類、爬蟲類與哺乳類動物之大成。
研究人員以澳洲新南威爾斯一隻母鴨嘴獸為樣本,花了數年時間完成基因組排序,揭露分散在一萬八千五百個基因上約二十二億個鹼基對。這項研究成果七日刊登在「自然」期刊上。
鴨嘴獸產於澳洲,當牠的第一個樣本十八世紀末從澳洲送往歐洲時,許多動物學家還以為這是動物標本剝製師合成海狸身體與巨鴨鼻子的惡作劇。鴨嘴獸因嘴巴像鴨嘴而得名,為卵生哺乳動物,四肢有蹼與爪,尾巴扁平,可以在水中游泳,身體有濃密的體毛。
鴨嘴獸因為會分泌乳汁而被歸類為哺乳類。鴨嘴獸的基因組讓研究人員得以檢視,演化如何塑造出這個會孵蛋的奇怪動物。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員龐丁說:「這是我們回到過去的門票,回到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孵蛋,同時分泌乳汁哺育後代的時代。鴨嘴獸的基因體極為重要,因為我們要理解人類與其他哺乳類首次演化,還欠缺這一個環節。」
研究人員已比對過鴨嘴獸與人類、老鼠、狗、小型袋鼠與雞的基因密碼,另外也比對與綠變色蜥的基因組序列草圖,以檢視牠和爬蟲類的相似性。結果顯示,雖然牠在一億六千六百萬年前左右,開始與其他哺乳類分道揚鑣,但仍與人類、老鼠等遠親擁有八十二%相同的基因。
不過,鴨嘴獸基因組的其他方面,似乎又帶有禽類或爬蟲類的特質。主持這項基因組分析的歐洲生物資訊學研究院人員柏尼說:「鴨嘴獸看起來像是哺乳類、鳥類與爬蟲類的奇怪混合體,現在我們知道,其基因組同樣也是這些動物類別的怪異組合。其雜燴的程度超過任何人的預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riginal article:
Top billing for platypus at end of evolution tree p138
Monotreme's genome shares features with mammals, birds and reptiles.
Susan Brown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2008-5-4 舒跑盃路跑賽
賽 事:舒跑盃路跑賽
時 間:2008-5-4
路 線:仁愛路四段(市政府)-仁愛路一段(中山北路)往返共9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 am 準時起跑,我的第一場路跑賽;雖然只有九公里,但還跑不到一半就有點想放棄;停下走了好幾次,最終以1小時3分20秒完成,不盡理想,但畢竟為我的三鐵夢踏出了第一步。
7月的統一盃鐵人賽,勢必得參加;自行車、游泳應該沒問題;路跑...看來得特訓了。
標籤: marathon, outdoor explore